《 返回新闻列表

四川开展服务质量承诺活动提升消费体验与市场活力

来源:中国质量报 时间:2025-11-11

当晨光穿透四川盆地的薄雾,内江市眼镜店的验光师将印着“甜城优服”的承诺公示牌钉在玻璃门旁,巴中市恩阳古镇的餐馆老板忙着把明码标价的菜单展示板摆上青石板路,遂宁市万象汇的LED屏滚动起“7天无理由退换”的鲜红字样……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探索开展服务质量承诺活动助力消费提振的通知》于今年4月发布后,一场围绕“消费提质”的行动在四川全省展开。

此前,消费领域的堵点消解着群众的获得感:眼镜装配行业验光流程藏在玻璃后,同一副镜片价格能差出数百元;古镇餐馆的菜单里藏着“隐性消费”,游客投诉半天等不到回应;网购生鲜常遇“货不对板”,售后维权像在“踢皮球”破解“服务标准碎片化、监管链条断裂化、群众体验参差化”的痛点,四川锚定“承诺一践诺一监诺”闭环核心,从全省遴选内江、遂宁、巴中、南充、达州等基础优、特色明的市(州)先行试点,让服务质量从经验摸索走向标准引领,从单点改进迈向全链优化。

内江:以“睛”准服务立行业标杆

在内江,眼镜配装这一与群众视力健康紧密相连的民生行业,成为服务质量承诺的首个“试验田”。

内江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商务、教育、体育等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与眼镜行业协会共同起草《眼镜配装行业服务质量承诺活动指引》,将服务标准拆解为12大项60个量化指标一一从验光设备的精度误差需控制在0.01屈光度内,到门店消毒记录需每日公示,甚至要求将验光师的资格证悬于店内明显的地方,让“看不见的服务”变得可视化。

在验收环节,工作人员化身普通消费者进店验光,悄悄记录流程是否规范;随机拨通已服务的客户电话,向他们询问配镜时是否看到镜片加工过程、验光师是否出示资格证等问题,验证“纸面承诺”是否落实到位。如今,4家达标眼镜店的“甜城优服”标识在街头格外醒目,与“甜城质量奖”“天府名品认证”共同构筑起内江质量品牌矩阵,为民生领域服务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行业样本。

巴中:古镇文脉与优质服务共舞

青石板路蜿蜒穿过巴中市恩阳古镇,黛瓦白墙间,“投诉5分钟响应”的蓝色牌子在茶馆门口轻轻晃动。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餐饮、住宿、茶饮三大文旅核心行业,恪守“政府引导不干预、企业自愿不强迫、服务提质不收费、规范发展不授牌”的原则,让千年古镇的文化韵味与优质服务撞出火花。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商务、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等部门开展培训,260余名商户与服务员不仅学会了食品安全管控、消费纠纷调处的实操技能,还能随口讲出“恩阳船说”的历史故事,让服务多了份文化温度。游客中心的服务质量承诺与消费维权现场服务点,调解员随时待命,所有纠纷全部当场化解;季度评估中3家未达标商户被责令整改,1家整改不力被清退出列,刚性监管守住了服务底线。数据见证变化:7至9月古镇投诉量环比下降42%,游客满意度升至98.2分。“千年古镇+优质服务”的组合,成了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遂宁:消费新地标服务升级投诉当场结

遂宁市万象汇商场里,“售后1小时响应”的承诺牌摆在收银台,消费者退换货不用再跑第二趟。这里创新“1+N”联动模式:万象汇运营方为一个统筹主体78户入驻商户为N个执行单元,从宣传发动到践诺监督,七大步环环相扣。

消费维权快处站设在商场一楼,以前顾客遇到困难要先找商户再找商场,现在站里就能处理,小事当场结,不跑冤枉路。每月一次的商户考核中,践诺好的店铺能获得商场“LED屏宣传”“入口处展位”等流量奖励,倒逼商户服务升级。今年10月,万象汇日均客流量较9月增长40%。国庆假期更是实现“消费零投诉”。曾经的普通商场,如今成了遂宁人打卡、外地人慕名而来的消费新地标。

南充:“黄橙红”预警网络提升服务质量

南充电商产业园的办公室里,一家外卖平台商户把“网络经营主体服务质量承诺单位”的标识挂在店铺首页,旁边新增的“超时必赔”承诺格外显眼。南充市聚焦网络经营这一新兴领域,筛选34家信誉好、规模大的企业建立备选名录库,从产品采购到售后维权,18项量化指标覆盖全流程。

“黄橙红”三色预警机制是这里的“监管利器”:投诉量多但未违规的商户亮黄牌约谈,轻微违规的亮橙牌限期整改,严重失信的亮红牌清退。该机制推行以来已为企业提出32条整改意见,线上消费投诉量同比下降18%。如今,南充人手机下单时,看到“承诺单位”标识格外放心。

达州:一碗肉丁面的质量承诺

在达州市大竹县,大竹肉丁面的香气飘满街巷,所有面馆门口蓝底白字的“大竹肉丁面·越吃越想念”招牌,成了街头最亮的“视觉IP”。消费者用手机扫“竹福码”,就能看到面粉来自哪家工厂、肉丁用的是哪家养殖场的猪肉,吃得明明白白。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出台《大竹肉丁面烹饪技术规范》,从原料到工艺定下硬标准:上游推广“企业+基地”模式,保障面粉、猪肉品质统一;中游建标准化生产车间,面条、肉丁实现批量生产;下游靠“竹福码”打通服务末梢。百余家面馆签下承诺书,“不使用劣质食材”“不减少肉丁分量”等“十不承诺”贴在厨房门口。专项巡查组定期突击检查,目前已检查门店50余家次,责令整改2家。“百校品尝、千城进驻、万户连锁”推广行动更让这碗面走出达州:200余条宣传视频刷屏网络,“千人万面嗨起来”免费吃活动吸引10万人次参与,拉动消费500余万元。今年前9个月,大竹肉丁面全产业链产值超3亿元,预计2026年新工厂投产后产值将达8亿元。一碗面撑起了地方特色产业的一片天。

现在,四川正以“一市一特色、一行一亮点”的差异化路径,编织起服务质量承诺的“经纬网”。这场以质量提升为底色、以承诺践诺为纽带的行动,不仅让消费市场的烟火气里多了份安全感、品质感,更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为四川消费提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质量支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