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质量支撑,建设质量强国。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市场监管系统聚焦“质量强企强链强县”总目标,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在集群企业落地生根、链上开花、点上结果,为“宝鸡制造”“宝鸡创造”“宝鸡品牌”标注出“宝鸡质量高度”。
质量强企:筑牢产业升级根基
宝鸡是陕西第二大工业城市,已从西部知名工业基地蜕变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多个产业凭借质量优势领跑行业——
钛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全球第二。宝钛集团主导制定国际钛材标准4项、国家标准100余项,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宝鸡市政府给予500余万元标准研制奖补。
汽车产业产值占陕西省1/3强,有“丝路汽车名城”之称。陕西法士特、汉德车桥跻身“2025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分别居第34位和第54位;12家汽车企业入选陕西汽车工业40强,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
装备制造领域成果丰硕。宝鸡石油机械研发出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一键式”7000米自动化钻机,其海洋油气装备作业水深可达3000米,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宝鸡石油钢管自主研发的CT150钢级超强连续管,让我国掌握全球最高强度连续管制造技术。
在新能源转型中,宝鸡企业同样以质取胜。法士特研发新能源动力总成核心技术,成为集成商;汉德车桥宝鸡基地成为全国最大新能源车桥生产基地,新能源产品销量破10万根;中铁宝桥新一代特纯高锰钢辙叉首次出口欧盟;宝鸡吉利发动机通过技改实现燃油与混动发动机并线生产,年产新能源混动发动机36万台。
如今,宝鸡已获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百强市等多项国家荣誉。西凤股份、中铁宝桥、宝钛股份上榜中国品牌价值榜单,吉利汽车等6家企业入选陕西百强企业,西凤酒获评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面对复杂经济形势,我们将聚合质量元素,组建质量技术服务队入企‘靶向问诊’,现场解决简单问题,建立清单推动解决复杂问题,以质量技术赋能企业竞争力提升。”宝鸡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炜的话,道出了这份决心。
质量强链:激活集群发展动能
宝鸡梳理170个重点产业链项目,将原有13条重点产业链优化拓展为24条,形成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优势装备、特色食品四大优势产业集群,以链群建设牵引产业升级。
工业母机领域,秦川机床作为行业龙头和“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重点企业,在RV减速器研发上取得突破,产品平均额定寿命突破1万个小时,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目前,宝鸡有工业母机相关企业210余家,其中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数控磨齿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电子新材料领域,姜谭经开区电子新材料产业园由聚瑞芯光电承接,实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晶圆及光电子芯片的生产研发,是宝鸡首个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项目,填补了当地第三代半导体设计制造产业空白。
农业产业链同样亮点纷呈。陇县推进“国家奶山羊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当地龙头企业和氏乳业建成多个示范养殖场和良种繁育场,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检测中心,实现从奶源到成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控,助力实现“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目标。眉县将猕猴桃作为首位产业,围绕“百年产业、百亿产值”目标,制定12项地方标准,猕猴桃成为欧盟受保护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获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等24项“国字号”殊荣。千阳县发布6项陕西省苹果地方标准,建成国家级矮砧苹果机械化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种植矮砧苹果13万亩、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27亿元,苹果4次供货空间站,获“中国苹果苗木之乡”“中国矮砧苹果之乡”称号。目前,宝鸡工业涵盖35个行业大类、254个行业小类,工业企业超9000家,规上工业企业1063家,工业产值2100亿元,连续3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5年,宝鸡入选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获3亿元资金支持;“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成为全国8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22家企业入选陕西省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质量强县:凝聚全域提升合力
宝鸡对标质量强县战略,分解任务、细化指标,13个县区争先发展。渭滨区、陈仓区依托雄厚工业基础,强化政策支持,优先保障财政;眉县在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上创新,陕西秦源科创检测认证集团在西藏林芝设立分公司。目前,眉县、渭滨区、陈仓区已开展全省首批质量强县(区)培育建设创新试点和百城质量提升活动。
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范澍田指出,宝鸡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形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推动质量变革的聚合力,提升了质量兴业赋能成效,带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
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宝鸡市委、市政府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政策体系,每年列支5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年累计投入超1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质量品牌建设。
在具体举措上,宝鸡强化顶层设计,颁布年度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实施方案和质量提升行动年度计划,实施质量奖管理办法,举行企业首席质量官集体宣誓活动。同时,开展“建筑保温材料引发质量安全风险”研讨,建立最低价中标产品和工程质量抽查制度,实行全生命周期质量负责制。
此外,宝鸡编印12个质量提升典型案例供企业学习;组建标准化咨询库专家队伍,联合技术力量成立民营企业标准化服务队,深入7家民营企业开展“标准体检”;在宝钛集团开展企业标准化总监培训,组织学习电动自行车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举办质量提升项目现场推进会,组织企业代表和管理者走进先进企业车间,交流质量管理经验。
“不仅要加强产品质量过程管控,更要为企业长远发展提出质量规划和建议。”今年新任首席质量官——法士特质量管理部部长杜平安说,他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宝钛集团质量部部长马永军认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宝鸡企业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为创新驱动按下快进键。
“作为质量强市建设牵头单位,以实施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赋能新质生产力为引擎,融合质量、标准、品牌战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格局,推动质量工作与经济规划同步,各类政策协同发力。”宝鸡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姚建平说,“让质量成为驱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