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成德眉资市场监管专项合作组第八次会议暨2025年成德眉资“质量月”现场活动在资阳临空经济区产业孵化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加快质量强市建设”为主题,聚焦区域质量协同与一体化发展,推动成都都市圈市场监管合作迈上新台阶。
资阳市政府副秘书长邓炳辉出席并致辞。他表示,资阳始终坚持成德眉资同城化战略牵引,全面推进区域协作与项目共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落实省同城化工作部署,广泛借鉴先进经验,增强全社会质量共治意识,持续优化协作机制,共同提升成都都市圈质量发展水平。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继波代表合作组通报成德眉资市场监管同城化发展质量工作开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同城化质量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强调将持续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深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建设与应用,加强检验检测资源共享、高端认证机构引进、计量共治水平提升和特种设备一体化监管,加快推动质量、效率与动力变革,培育都市圈质量竞争新优势。
会上,资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成德眉资市场监管系统推动质量强链同城化合作十项措施》,内容涵盖质量强链合作、计量基础共建、产业标准共制、检测认证协同和质量监管联动等方面,为区域质量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
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成都市新都区市场监管局分别围绕质量强企、强链、强区作经验交流,为四市质量提升与产业协同提供实践参考。
会议期间,部分代表还参观了临空经济区产业孵化中心展示馆,调研了四川易行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考察资阳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质量建设与创新成果。
省同城办、成德眉资四市市场监管局及相关科(处)室、资阳市质量强市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和企业代表参会。
关注——
成德眉资市场监管系统
关于推动质量强链同城化合作的十项措施
为全力推动成德眉资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领域同城化合作进程,推进成都都市圈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提升产业质量水平,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的,成德眉资四市市场监管局共同协商实施以下措施。
一、深化质量强链合作。建立质量强链定期沟通机制,聚焦“15+N”重点产业链,充分利用各自的地域优势和产业特色,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每年举办1次质量强链交流研讨活动。加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质量问题,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探索。
二、强化计量基础保障。推动国家计量数据应用基地(急救与生命支持医学装备)计量数据共享,充分发挥各自的计量技术优势,共同开展计量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强计量检定机构技术交流与协同创新,实现技术交流渠道通畅、检定证书互通互认、业务市场一体化。
三、加强产业标准建设。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轨道交通、医药健康等产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修订和完善工作。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共同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深化标准化合作交流,引导共有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
四、提升检测认证能力。共享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四川成都)检验检测资源,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联合开展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免办监管结果互认、自愿性认证监管一体化,推动认证结果跨行业跨区域互通互认。
五、加强质量协同监管。建立跨区域质量监管联合执法机制,联合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三年行动。深化特检技术合作,推动“成都市液化石油气钢瓶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向德眉资延伸。深化缺陷消费品召回区域协作,互通产品缺陷调查召回信息。
六、优化质量技术服务。依托“川质通”平台、眉山“园易检”平台,深化成德眉资质量基础设施联动联建,推动在氢能、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等领域质量技术资源共建共享。共享质量专家库和实验室资源,依托成都市质量技术机构,每年组织专家团队走访调研重点产业链40户企业,并提供技术帮扶指导。
七、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每年共同开展1次质量品牌宣贯培训活动,交流分享中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天府名品”获奖企业品牌建设经验,聚焦政府质量奖标杆引领、天府名品矩阵打造、质量强省领军企业培育三大任务,开展质量品牌价值培育辅导,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和保护力度。
八、拓宽质量融资渠道。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助力企业授信服务,推动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互认、指标模型共享,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银企跨区域合作,共享质量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融资增信优惠政策信息和信贷产品,持续推广质量融资增信“金堂经验”。
九、开展人才培养交流。深入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广质量人才“温江经验”,联合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和教育活动,每年培育首席质量官100名。共同开展“走进企业看质量”、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案例征集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建立人才交流机制,促进四市质量人才的互访、学习和合作。
十、强化质量政策支持。加强质量政策引导和支持、沟通与协调,出台质量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质量强链合作项目,争取更多政策优惠和资源投入,降低企业质量成本,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推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