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第48个全国“质量月”,活动聚焦“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促进质量强国建设”主题。
在这场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浪潮中,四川紧紧围绕中央部署,将质量强省建设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锚定“2027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质量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35年,质量强省建设基础更加牢固,质量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目标,统筹联动、同向发力,持续强化质量支撑与标准引领,深化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取得明显成效,我省质量工作连续两年进入中央质量考核A级。
政策引领与机制创新构建质量强省“全链条”工作格局
在推进质量强省建设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将其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连续三年将质量提升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在“提质量”上积极进取。在法治保障方面,四川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制定省级质量促进条例,并围绕食品安全、知识产权、建筑工程、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出台多项地方性法规,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备的质量法制体系。
为实现多部门协同发力,去年11月,四川整合设立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筹37个省直部门,推动产业、金融、科技等政策与质量政策深度融合。各地将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形成“跨部门、多层级、全链条”协同发力的新格局。
督查激励也成为推动质量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德阳市、绵阳市、成都市新都区、遂宁市大英县、宜宾市翠屏区等5个在质量强省建设中成效显著地区,在质量强企强县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激发地方抓质量、促提升的积极性。
在企业培育方面,四川建立分级培育机制,形成省、市、县三级质量强企培育清单。成飞集团入选国家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成为全省标杆。第三届天府质量奖评选全面启动,第二批“天府名品”品牌标识授权名单发布,持续打造高端区域质量品牌,形成质量领军企业“雁阵”梯队。
多领域协同、数字化转型质量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四川以“质量”为底色绘就发展新图景,实施产品、工程、服务质量三年提升行动,助推全省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
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成效突出,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四川省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发布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案例。质量强链行动扎实推进,今年7月,省市场监管局推出聚焦“15+N”重点产业链的9条创新举措,从产业计量、标准供给、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数字化等多维度系统发力,全面助推产业链质量提升。
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四川扎实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农村消费品、儿童用品等专项守护行动,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9%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4.19%。
建设工程品质全面提升。全省编制住建领域地方标准137项,创新交通运输行业“双重盲样”抽检机制,建立水利工程大质量管理体系。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合格率、水利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公路工程总体合格率98.7%。
服务业质量供给持续优化。通过服务业融合创新、提能增效和“新交子”领跑三大行动,四川培育“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40个,建成消费示范单元1.35万个,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持续处于“满意”区间。
服务赋能与基础支撑打造“一站式”质量服务生态圈
近年来,四川创新升级集成化综合化协同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加快形成质量与产业融合共生的优良生态。
“现在办理业务再也没有‘办事远、手续繁’的问题,省时省力!”近段时间,在成都市新都区,一家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办事员在不出园区即可完成标准、检测、认证等全流程服务。这种便捷得益于新都区探索形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125”模式,深化校地合作,在园区腹地建立服务中心并延伸12个服务站点,联动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及40余家技术机构,以专业化服务矩阵“进企业、进产业、进园区”实现帮扶全覆盖,成为全国典型案例。
在省级层面,四川打造了“川质通”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一站式”服务中心(站点)。截至目前,平台已入驻优质服务机构293家,上架服务方案7329个,完成订单18万单;累计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77个,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超4.6亿元。
质量技术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四川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数量稳步增长,率先开展企业注册计量师试点,首创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质量评审员制度,实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百千万行动”。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白酒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四川)和电线电缆、锂电材料及产品国家质检中心,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5个、国家大科学装置4个,为质量创新提供了坚实技术基础。
区域质量协同发展也取得新突破。四川持续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培育,发布强企案例13个、强链案例10个、强县案例10个,成都市新都区、泸州市江阳区纳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创新试点,宜宾市翠屏区、成都市温江区、资阳市雁江区、广安市华蓥市、成都市新都区、德阳市绵竹市纳入市场监管总局百城质量提升活动。通过区域协同,联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推进7大合作项目,共建区域质量一体化样板。宜宾市翠屏区、泸州市江阳区、德阳市绵竹市等也在质量平台建设、产业链补强、指标体系融合等方面形成特色实践,为全省质量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区域经验。
从古蜀文明的质量启蒙,到现代产业的精益求精,四川始终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突破”的发展基因。通过系统规划、多域协同、重点突破,四川正走出一条以质量提升驱动区域竞争力增强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面向未来,四川将继续深化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建设,持续优化政策体系和服务生态,全力打造一批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天府名品”,为质量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四川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