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列表

将企业“质量软实力”转化为“金融硬资产” 四川发布质量融资增信权重

来源:川观新闻 时间:2025-07-17

成都四吉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成都市金堂县一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行业内拥有多项知识产权,但受困于传统融资模式,无抵押物、无担保公司担保、科创贷额度已使用完毕等情况,资金紧张一直是企业的发展瓶颈。而近期,企业的“心结”解了。公司通过叠加模式,成功获贷1000万元,包括800万质量信用贷和200万知识产权质押。

这得益于金堂县市场监管局和金堂金融监管支局创新的“质量信用贷+知识产权质押”叠加融资模式。去年,省市场监管局等四部门创新发布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指标体系,从5个方面明确质量融资增信要素范围。近期,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人行四川省分行、省大数据中心等三部门围绕企业增信体系建设,创新发布质量融资增信权重,持续推进质量强企培育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质量融资增信已惠及企业984家企业,融资贷款超193亿元。一项将企业“质量软实力”转化为“金融硬资产”的创新实践,正在天府大地掀起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浪潮。

政策创新,质量要素成融资新筹码

在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壮大的关键瓶颈。许多中小微企业虽拥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但由于缺乏足额抵押物,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去年,省市场监管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省委金融办、四川金融监管局等四部门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助力企业授信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提高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额度,引导信贷资源优化配置到质量效益型企业,激励引导企业走以质取胜之路。

据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包含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等五个方面36项要素子项和增信权重。推进质量融资增信将重点建立质量融资增信企业库、确定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开展企业质量融资增信、强化融资增信风险管理,“通过融资增信,引导金融机构把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作为综合授信的重要指标,运用大数据等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更好构建企业质量增信体系。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融资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体现优惠,更好地为质量效益型企业纾困解难。”

近期印发的《关于发布我省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质量融资增信权重的通知》,确定了45家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融资增信参考权重,作为企业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三部门还联合发布了348家市级领军企业培育名单和660家县级领军企业培育名单。据介绍,这些企业全部纳入四川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信用四川)增信服务中心的红名单专栏展示,并通过省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天府信用通)向全省金融机构精准推送。

“政策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质量信息不对称难题。”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将质量融资增信权重纳入已有信贷评价和风险管理模型,对名单内企业开发“天府质量贷”产品。

普惠效应,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

四川质量融资增信的源头可追溯到2022年眉山的创新实践。当年8月,眉山市发布四川省首个质量品牌金融贷产品——“眉州质量贷”,开创了将质量荣誉转化为融资资本的新模式。

截至目前,该市纳入“眉州质量贷”支持范围的企业达1100余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200多亿元,其中质量要素直接匹配信用贷款50多亿元,惠及400余家企业。这一成功经验迅速在全省推广,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实践。

在成都高新区,全国首创的“标准增信融资”为核心要素的金融服务模式,建立规模为2.3亿元的风险分担资金池,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国家、行业标准+实物抵押贷款”形式获得信用贷款1.72亿元。泸州泸县建立县级质量融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泸质贷”产品授信总金额7.5亿元。内江市发放“甜城质量贷”,将小微初创企业纳入授信范畴,授信总金额达13.8亿元。凉山州“金索玛质量贷”累计发放贷款8.8亿元,为企业节约资金达6500万余元。

随着质量融资增信权重的发布,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质量效益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增加融资额度、降低融资成本。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关注政策的落地实施情况,加强与各部门、金融机构的协作配合,不断完善质量融资增信体系。同时,通过举办质量融资增信研讨会、银企对接会等活动,进一步畅通质量融资增信渠道,让更多质量效益型企业能够享受到低成本、高效率的质量融资增信政策红利,为推动四川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