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射洪市始终将质量工作置于战略高度。以“质量强县”战略为核心引擎,聚焦锂电新能源产业,通过标准引领筑牢质量根基、技术赋能突破质量瓶颈、品牌培育提升质量价值,推动产业链各环节质量系统性跃升,已构建起“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电池制造—新能源整车—电池回收”的完整闭环产业链,成为全国锂电产业以质取胜的标杆城市。
标准引领,抢占产业质量话语权高地
锚定标准制高点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化建设,通过加入专业技术委员会、主导标准制修订,抢占产业竞争主动权。目前,射洪企业已主导或参与GB/T45056-2024《再生锂原料》、GB/T45328-2025《碳酸锂等磁性异物金属颗粒测定方法》等多项国标、行标制修订,为产业质量划定“硬标尺”。
推动标准国际化延伸天齐锂业代表中国主导ISOTC/3337819《锂术语》《锂矿化学分析方法》国际标准编制,其中《锂术语》历经5年攻坚,将于2025年10月正式发布。该标准覆盖锂产业全链条术语定义,为全球锂电贸易搭建“通用语言体系”,填补了国际锂产业术语标准空白,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锂电领域的规则制定权。
技术赋能,锻造质量提升硬核支撑
搭建国家级质量基础设施政府主导建设“国家锂电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通过入企调研、质量诊断、技术对接会等精准服务,累计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近千批次。中心配备扫描电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35台尖端设备,提供“检测-研发-咨询”全链条技术支持,并创新推行设备有偿共享机制,助力企业降低研发成本。
产学研协同突破“卡脖子”技术联合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重点攻关高镍单晶正极、硅碳负极等关键技术,推动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显著增强。天齐锂业“硫酸锂溶液生产低镁电池级碳酸锂的方法”荣获国家专利金奖,相关技术已转化应用于10余家企业生产线。
品牌培育,构建质量竞争新优势
擦亮“射洪锂电”区域品牌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等国际展会,设立统一展区展示产业实力,年均吸引全球客商合作意向超200项。连续3年举办国际锂电产业大会,汇聚5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推动“射洪锂电”品牌国际知名度提升40%。
政策激励企业争创名牌出台《支持锂业产业园发展三十条措施》,构建“梯度培育+精准扶持”体系:对首次获中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对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100万元、30万元万元补贴。目前已培育天齐锂业、盛屯锂业等龙头企业形成“1+N”品牌矩阵。
绿色服务,夯实质量可持续根基
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创新“射洪锂话”“护航10分钟”等政企沟通机制,25次专题活动解决企业生产要素、人才公寓等问题137个。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多评合一”“并联审批”,企业评估评审时限压缩50%以上,重大项目落地速度提升60%。
打造全循环产业体系建成“锂资源-锂盐-正负极材料-电芯-回收利用”全循环体系,引入工业互联网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管控。投用四川省首条全流程废旧电池回收线,年处理量2万吨,再生资源提取1.32万吨,锂综合回收率超8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减少固废污染1.2万吨。
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县域前列
形成国内领先的锂电材料产业集群,集聚上市公司及龙头企业10家、相关企业39家,落地项目50个,构建完整产业生态。2024年,基础锂盐、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回收产能分别占全国4.4%、8.1%、7.7%,成为国、省两级唯一锂电池产业链主县,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川渝地区规模最大的锂电材料生产基地地位持续巩固。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累计申请专利164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标17项、行标41项、团标2项。建成中国首个锂电产业大数据平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平台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10个,技术成果转化显著,推动产品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供应链。
品牌价值与绿色效益双提升
2024年锂电产业总产值448.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75.6%。射洪经开区创成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锂电化工园区入选国家绿色工业园区,获中央经贸发展专项资金1.1869亿元支持,实现质量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增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