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更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市场监管局紧扣“一区一枢纽两中心”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质量强区、质量强企发展战略,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质量强链为核心抓手,通过调研帮扶解难题、以链带面促升级、优化环境强保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链带面:构建质量引领发展新范式
7月25日,在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铜管)的生产车间里,一排排自动化、数字化的加工设备快速运转,技术人员正专注地监测着产品生产情况,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我们公司生产的紫铜管材从2019年至今连续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这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的帮扶指导。”金龙铜管生产运营部部长郭立全感慨道。
近年来,万州区立足区域产业特色,积极推动建立“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提升模式,通过梳理铜及铜合金材料产业链图谱,精准识别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引导“链主”企业金龙铜管发挥引领作用,带动链上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郭立全介绍,金龙铜管大力推动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质量创新改革,在重庆万州和四川绵阳建设为高端换热器配套的铜管组件生产基地。
在统一供货标准、对接工艺技术需求、建立供应考核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下,金龙铜管供应链端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生产成本、能耗、质量损失、综合成品率“三降一升”,企业年产值达168.5亿元,上榜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百强,获评第八届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
同时,通过产品质量硬招牌,金龙铜管进一步巩固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合作,带动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做大做强。企业实现印刷电路板、锂离子电池铜箔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自主研发空调等制冷领域产品1万余种,销售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促成37家配套供应商达成合作意向,释放铜产能近20万吨,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调研开路:精准施策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企业要盯紧质量控制的每个重要环节,及时调整,让问题少发生、早发现,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在重庆三铭重工有限公司,万州区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监管和发展科科长刘红兰对照预先梳理的企业资料,逐项核对质量管控流程。这样的场景背后,是一套严密的四步工作法:前置沟通梳理企业信息—实地查看管理体系—形成问题清单—即时响应需求。
一场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单”的质量变革,正悄然重塑万州区产业发展的逻辑。今年2月以来,万州区市场监管局以“把脉问诊、靶向施策”为核心,创新采用“三维立体调研法”,对全区50余家工业品、消费品生产销售重点企业开展系统性质量需求调研行动,依托“全链条摸排、多维度剖析、精准化帮扶”机制,开展“万企点单,质链助企”质量提升行动,构建起“1+3+N”质量帮扶体系,推动质量提升从“一次性服务”向“长效化赋能”转变,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质量赋能。
“通过开展‘万企点单,质链助企’质量提升行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定制化指导服务。”刘红兰对记者说,目前该局已调研走访企业15家,形成“一企一册”电子档案10余份,针对调研中发现的10个共性问题,组织专家开展质量诊断服务30余次,制定“一链一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3项。
优化环境:厚植质量强链沃土
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是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的关键。万州区加快完善质量政策体系,制定质量强区建设方案、质量督察工作方案、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方案等,推动设立区长质量奖、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质量激励措施,重点围绕智能制造、质量提升、提质增效等方向予以支持。
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万州区市场监管局构建“党建联盟+质量平台+服务专员”服务矩阵,搭建“万达开”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质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融资贷款等10余项服务。
2024年度,万州区农业、工业、服务业齐头并进,各产业质量竞争力不断增强。农业增加值保持全市第二、增长4%,累计创建市级以上农业品牌239个;工业强区建设强力推进,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9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50%;服务业提振回升,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1家。
随着“万企点单,质链助企”行动向纵深推进,万州质量强区工作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不再是零散的产品升级、企业改进,而是构建全链条质量网,覆盖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这一条条质量链与产业链紧密咬合,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齿轮必将加速转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