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刘江
质量基础设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依托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核心要素构建的“数据、规则、信任”组合拳在推动节能降碳事业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高水平构建质量基础设施有利于更高质量服务节能降碳事业。
质量基础设施是推动节能降碳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科学有力的计量措施有利于筑牢节能降碳的数据基础。为逐步完善节能领域计量体系,近年来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等专项政策文件,围绕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健全计量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设计了一系列完善节能降碳领域计量体系的重大工程、行动和任务。不断健全的计量体系有利于为我国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奠定可信的数据基础。
持续完善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强化节能降碳的规则基础。“十四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明确要加快节能降碳标准更新升级,稳步提升重点用能行业能耗限额要求,持续提高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加快完善碳排放核算核查等标准。持续完善节能降碳标准体系有利于支撑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进一步筑牢国家节能制度的基础。
全面贯通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有利于打造节能降碳的信任基础。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和相关部门印发的《“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强调要广泛开展节能低碳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和认证认可工作,提升碳排放审定核查等服务能力,建立具有国际先发优势的碳排放等认证制度。构建全面贯通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有利于推动落实国家节能制度和节能政策,为节能降碳工作提供信任基础。
质量基础设施助力我国节能降碳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质量基础设施积极推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通过实施逐步完善的能耗和碳排放监测计量体系、具有牵引作用的节能降碳标准、顺应政策需求的节能技术评价体系和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评价体系等,倒逼行业不断优化用能结构,创新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采用高能效用能设备,搭建能碳管理平台,助力破解和应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障碍,持续锻造产业绿色竞争力。
质量基础设施扎实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质量基础设施相关机构基于“数据、规则、信任”组合拳有序开展了第三方能源审计、能效诊断等工作,有效排查了能源利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落实“两新”政策挖潜了具有显著节能效益的项目,并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质量基础设施大力推动节能低碳产品推广应用。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结果是我国实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制度及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金融支持的重要依据。随着认证工作纵深推进,节能低碳产品认证范围已从最初的家用电冰箱扩展至家用电器、商用设备、办公设备、工业设备、照明器具、办公产品、建筑材料等百余类细分产品。
不断夯实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节能降碳事业的基石
不断提升计量服务支撑水平。持续建立健全节能降碳领域计量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研制成熟的计量技术、仪器设备、标准规范,支撑能耗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和监测。不断提升能源计量审查能力、碳排放核算能力和能碳管理平台效能,基于数据计量和分析结果提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有效路径。
持续完善节能降碳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动态更新升级机制,及时制修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或与国际水平相接轨的节能指标。根据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填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新能源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标准空白,不断丰富节能降碳标准版图。提升我国参与节能降碳领域国际标准的治理水平,力争更大力度牵头承担ISO、IEC技术委员会和分委会秘书处,提升制修订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提质升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根据新消费模式、消费场景、消费产品发展态势,推动节能低碳产品检测认证能力扩围扩容扩质。提高节能产品认证、节能低碳技术评价结果采信力度,发挥认证结果对制定和落实政策制度的支撑作用。依托能效诊断、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等,形成贯穿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全过程的综合性质量服务体系。积极加入认证认可国际组织,牵头成立国际碳核查核算机构,助力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升产业绿色国际竞争力中发挥关键作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