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建协认证中心董事长王海山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经济下行时期犹如一场汹涌的风暴,给企业带来诸多挑战。订单减少、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接踵而至,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然而,越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质量管理并非只是常规时期的锦上添花,而是经济下行时期企业的 “定海神针”,它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建筑业领域更是如此。
1 质量管理助力企业降低成本
经济下行时期,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紧密相连,有效的质量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在多个环节降低成本。
在建筑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巨大 。严格的质量把控可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比如,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对建筑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期、价格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优质且价格合理的供应商。这不仅能避免因建筑原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施工中断、工程质量隐患等情况,还能通过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付款条件,从而降低采购成本。例如,某建筑企业在经济下行期间,加强了对钢材供应商的质量管理,通过严格检测和筛选,将钢材的不合格率从原来的 8% 降低到 3%,减少了因钢材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费用,同时通过批量采购和长期合作,钢材采购价格降低了 10%,大大缓解了成本压力。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全面质量管理(TQM)理念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在建筑业中,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等措施,提高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工程质量合格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和返工率,意味着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直接降低了施工成本。据统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建筑企业,平均返工率可降低 40% - 60% ,施工效率可提高 15% - 25%。例如,一家大型建筑企业通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鼓励施工人员提出改进施工流程的建议,经过一年的努力,施工流程得到优化,返工率从 12% 降低到 6%,施工效率提高了 20%,施工成本显著降低。
此外,良好的质量管理还能降低建筑工程的后期维护成本。高质量的建筑产品能够减少业主投诉和工程维修的情况,降低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同时,优质的建筑产品和服务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建筑市场的口碑和忠诚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潜在项目和重复订单,从长远来看,降低了企业的市场开拓成本。
2 质量管理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在经济下行时期,建筑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业主对建筑产品质量和性价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质量管理是提升建筑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高质量的建筑产品能够在建筑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业主的信任和青睐。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主更加注重建筑的质量、安全性以及功能性。在众多建筑企业中,质量过硬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业主的认可,即使在报价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业主也愿意为其支付费用。例如,在高端写字楼建设项目中,一些知名建筑企业凭借其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建筑的高品质和稳定性,即使其报价高于其他企业,仍然能够中标,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质量管理还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通过持续改进建筑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业主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建筑产品。例如,一些建筑企业在绿色建筑、智能建筑领域加大质量管理和技术研发投入,不断优化建筑的设计、功能和施工工艺,推出了具有节能环保、智能化管理等特点的高端建筑产品,与普通建筑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在建筑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此外,质量管理有助于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是建筑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建筑产品质量和信誉的象征。长期坚持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和服务,能够在业主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形象的提升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建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例如,中国建筑、万科等知名建筑企业,以其卓越的建筑质量和优质的服务闻名于世,成为高品质建筑的代名词,在建筑市场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3 质量管理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经济下行时期,建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创新成为企业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质量管理与建筑企业创新发展相辅相成,质量管理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方面,质量管理能够为建筑企业创新提供稳定的环境。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在一个质量管理混乱的建筑企业中,施工过程不稳定,工程质量问题频发,企业很难集中精力进行创新。而良好的质量管理能够确保建筑企业施工运营的正常进行,为创新活动提供稳定的资源支持和环境保障。例如,一家建筑科技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研发工作,成功推出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在建筑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优势。
另一方面,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持续改进理念与建筑企业创新的要求相契合。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建筑企业不断寻找改进的机会,优化建筑产品和施工服务质量。这种理念促使建筑企业员工积极关注建筑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创新思维。例如,某建筑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推行 “持续改善” 理念,鼓励员工从细微之处入手,不断提出改进施工流程和建筑质量的建议。这种全员参与的持续改进活动,不仅提高了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还催生了许多创新成果,如新型装配式建筑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和建筑质量。
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质量管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设计阶段,建筑企业运用 BIM 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借助质量管理确保模型的精准度与完整性。通过对建筑结构、空间布局等进行模拟分析,提前发现设计缺陷,避免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工期延误。如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利用 BIM 技术进行设计优化,发现并解决了 200 多处设计冲突,节省了约 10% 的建设成本。
同时,质量管理推动建筑企业重视数据资产的积累与运用。通过对施工进度、质量检测、资源消耗等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分析,企业能够深入了解施工规律,预测潜在风险。例如,根据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数据、原材料数据以及施工工艺数据,精准预测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发展,提前调整施工安排,保障施工质量。此外,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企业还能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随着财务理念与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数据资产符合相关条件可进行入表处理,这使得企业的数据资产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体现在财务报表中,进一步凸显其价值,为企业的资产结构优化与决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在高品质住宅(好房子)建设上,质量管理发挥关键作用。建筑企业把控环保材料标准,打造绿色低能耗住宅;关注室内通风与装修材料,保障居住健康;引入智能家居,实现智能安防与便捷生活;遵循安全标准,强化建筑抗震防火性能,全方位提升住宅品质,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质量管理还能够帮助建筑企业有效管理创新风险。创新过程中存在着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质量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对创新项目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监控和管理,降低创新失败的风险。例如,在新型建筑材料研发过程中,通过进行严格的市场调研、技术可行性分析、质量测试等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新型建筑材料能够顺利应用于建筑工程并取得成功。
4 质量管理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经济下行时期,建筑企业面临着各种内外部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等。质量管理是建筑企业应对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帮助企业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从市场风险来看,质量管理能够帮助建筑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通过对建筑市场需求和业主反馈的密切关注,企业可以及时调整建筑产品质量标准和施工策略,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例如,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人们对城市综合体、绿色建筑等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建筑企业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加大相关技术研发投入,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建筑产品,成功抓住了市场机遇,避免了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导致的项目亏损风险。
在信用风险方面,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和服务是建筑企业信用的重要保障。建筑企业按时交付高质量的建筑项目,能够赢得业主的信任,降低业主拖欠工程款、违约等信用风险。同时,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有助于建筑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企业在建筑供应链中的信用度,降低因供应链断裂而带来的风险。
政策风险也是建筑企业在经济下行时期需要面对的重要风险之一。随着国家对建筑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建筑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质量管理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的变化,调整企业的施工经营活动,避免因违规而受到处罚,降低政策风险。例如,在建筑节能政策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建筑企业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确保建筑项目符合节能标准,避免了因不符合政策要求而导致的项目整改和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在经济下行时期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建筑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创新发展,还能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在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下,建筑企业应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流程,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建筑企业在困境中实现突围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建筑企业才能在经济的浪潮中稳立潮头,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