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列表

质量强县“四川样本”出炉:看这些县如何“点石成金”

来源:天府记市 时间:2025-10-22

近年来,四川多个县(区、市)结合地方特色与优势,积极践行质量强县战略,探索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川样本”。这些实践成果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其它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成都市新都区探索形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125”模式,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服务网络,夯实“立园”基础,建立服务站点12个,实现帮扶全覆盖;聚焦产业升级,激发“满园”动能,供应链本地配套率高达75%;打造特色场景,提升“强园”质效,以政策红利激发内生动力;累计服务企业26688家次,解决问题5122个,节约成本7442.1万元。

泸州市实施数字化赋能战略,推动白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鼓励企业“数智”化转型,组建“智改数转服务团”,成立技术创新联盟,深化“质量赋能小站”建设;推广“质量码”体系,在10家龙头酒企部署AI品控系统,实现全流程参数自动调节;建成“质量云”基础平台,接入80% 的白酒产业链企业数据,试点企业生产不良率降低15%,质量管控效率提升40%。

大英县聚焦文旅体服务质量,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工程,扩大文创市场化供给,推进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

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文旅服务信息,建成文旅体综合服务平台;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营业收入、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2.4亿元、100亿元,实现品牌更加鲜明、业态更加多元、体验更加优质、基础更加扎实“四大目标”。

隆昌市实施“区域合作+质量品牌”模式——

突出加大对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玻瓶陶瓷等“3+1”主导产业的支持力度,累计出台奖励扶持政策文件5个;推进首席质量官“巡诊互认”,形成多元共治的质量强县工作格局;注重品牌培育,成功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等称号。

营山县构建质量与金融协同发展机制,推动机械汽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通过“内育外引、双园集聚、双轮驱动”策略,加速产业集群成链、聚链成势。实施质量精准赋能工程,推动企业高端化转型;推行质量融资提效工程,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估值难”难题,完成质押融资1300万元,有效突破“轻资产、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瓶颈。

宜宾市翠屏区创新质量基础设施“三协同”模式赋能强县培育——

打造“15分钟”质量技术精准服务圈,设立多个质量人才实践基地,质量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支持五粮液构建全流程质量管理机制,制修订白酒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41项;鼓励四川时代协同上下游企业共建供应链质量管理平台,制定动力电池相关地方标准11项;2025年,跃居全国百强区第53位。

开江县创新发展稻渔特色农业打造农业功能县样板——

制定《开江大闸蟹养殖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促进生产养殖标准化;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增强监测监管智能化;强化销售监管,实现销售经营规范化;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优势产品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体系,推动品牌形象具象化;打造新消费场景,实现消费体验舒心化;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巴中市恩阳区以服务质量承诺“小切口”,做实文旅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推动5类15项标准,全面提升服务品质,探索“文旅+质量”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出台三大业态服务质量规范,建立“自愿申报-择优承诺-动态监管”机制,积极营造“优质优价”消费环境;恩阳古镇消费投诉量降低40%以上,游客满意度达98%,2025年旅游综合收入有望突破90亿元。

青神县实行“网格+科技”打造县域质量监管新模式,推动县域质量安全监管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探索形成县域质量监管基层治理“139”工作法;建设青神县质量安全基层治理系统(“青质安”),实现传统监管向数字监管转变;建立健全“县-乡-村-质量协管员”四级联动机制,形成质量监管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2024年,成功承办全国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

资阳市雁江区围绕服务、技术、品牌、基础、人才五个维度,通过打造“中国牙谷”,有力推动质量强区建设——

创新政策和服务支持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创新融资增信体系,建立“双贷双强”金融服务方式,实现银企精准对接;预计到2026年底,“中国牙谷”年产值突破5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口腔产业集聚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