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十四五”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围绕标准制修订、宣贯实施、监督检查等关键环节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01 标准体系优化:结构更优,质量更高
围绕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坚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扎实开展地方标准清理工作,取得“总量控制、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超额成效。2025年初计划清理标准54项,实际清理80项,实现标准体系的“瘦身健体”。清理后保留的43项标准严格限定在“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特殊技术要求”范围内。废止了超范围制定、内容陈旧、技术指标落后、不适应新发展理念的标准,使现行地方标准更加“精干、管用、高效”。通过“五步工作法”:高位统筹、全面摸排、科学评估、开门清理和分类处置,达州市形成了标准常态化清理的可持续机制。
02 标准制修订:立足地方,服务产业
紧扣地方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十四五”期间,全市共主导或参与制修订15项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26项省级地方标准、92项市级地方标准、7项团体标准,新增1164项高水平企业标准。在农业农村领域,《高粱与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规程》《丘陵山地狼尾草属饲草种植技术规程》《蜀宣花牛育肥牛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为乡村振兴注入标准动能。《达州市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环保橡塑软电缆》等标准,有效推动了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03 标准宣贯实施:多维推进,注重实效
广泛宣传标准政策,增强社会各界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连续5年开展“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主题活动,集中展示标准化工作成果,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2024-2025年,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强5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宣贯与解读。推动标准实施与监督执法相结合,坚持“谁归口、谁实施、谁监督”原则,确保标准落地生效。强化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建成民营经济服务标准化试点等4项国家级项目,开江“稻田+”淡水珍珠全链条智慧化生产标准化试点即将获批。全市79家企业成功发布对标标准,1家企业上榜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
04 标准监督检查:强化力度,完善机制
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加强标准抽查评价。“十四五”期间,全市共抽查标准252项/次,指导问题标准整改率100%。
持续完善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全省率先建立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共评估15项地方标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