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浪潮席卷全球,当创新成为竞争主战场,在激荡奔涌的时代风云中,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区域发展冲锋前行的核心动能。面对新形势、新机遇,重庆市主动作为、向新而行,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注入质量活力。2025年上半年,工业生产稳步提速,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摩托车和装备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7.7%和10.2%;汽车、电子、材料、消费品和能源产业同比分别增长8.4%、0.4%、7.0%、4.1%和2.4%,有力支撑该市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液晶显示屏、集成电路等新兴产品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汽车产量121.85万辆,同比增长0.3%,新能源汽车48.93万辆,同比增长25.0%;液晶显示屏2.31亿片,同比增长26.2%;集成电路52.04亿片,同比增长67.3%。其他主要产品中,摩托车362.20万辆,同比增长23.1%。在全球经济波动与国内转型升级交织的时间里,重庆市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绩单,向世界展示了内陆开放高地的韧性与活力。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指出,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拼经济促发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效精准服务企业、持续提升经营效益,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重庆市将继续立足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充分激发投资和消费领域增长新活力,以改革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向上向好态势,奋力跑出新质生产力“加速度”。
链式攻坚聚合力
项目化谱写质量强企强链强区新篇章
重庆市统筹合力,构建“党建引领+质量协同+产业链升级”工作机制,聚合链上核心企业19户,联合链上党组织105个、党员1688名,合力攻克质量难题,以党建实现质量联合“一盘棋”。重庆市把推动质量强链工作纳入2025年质量强市建设要点和市政府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激励机制,构建质量强链项目统筹新模式,以政府、产业、社会、企业协同提升工作统筹质效。
长期以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通信难点一直困扰多家企业,高危漏洞修复周期长达6个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致力打好关键问题“攻坚战”,组织2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链上企业联合攻关,修复周期压缩至3个月。今年以来,该局开展关键技术突围项目近50项,支持企业突破质量技术瓶颈66项,硅光集成PDK(工艺设计套件)、微晶纳米电子玻璃、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光学薄膜等攻关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同时,该局实施质量创新“领航”项目,累计开展产业质量攻关30余项,实现关键质量业务流程优化幅度超过50%,质量业务流程活动在线比例超过75%。川渝两地质量合作持续深化,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质链川渝”行动,谋划9个方面重点任务,推动落实重点合作项目40项;布局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11个,川渝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成交量达到近3万单。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推动质量强链项目成果快转,累计转化“机器人+”“工业母机+”、空天信息等各类产业技术应用场景超120个,培育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164个,取得发明专利等成果近千件,助力重庆2025年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其中,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屏等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分别增长54.9%、67.3%、26.2%。通过推行统一供货标准等一系列质量强链措施,实现供应链端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显著提高,生产成本、能耗、质量损失和综合成品率“三降一升”。2025年上半年,重庆市生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48.9万辆,同比增长25%。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电动摩托车产业“提质强链出海”行动,构建“一体帮扶”工作体系,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动重庆摩托车产业2025年上半年出口金额达133.61亿元,同比增长48.4%。
“质量三强”强力推进,成果喜人。一是质量强企有硕果。建立质量领域优质组织重点培育名录,入库组织超过500家,全市新增注册QC小组5048个,累计2.36万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二是质量强链有成果。重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新增轻合金、医药等质量强链项目5个,累计启动质量强链项目56个,汇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资源1000余项。三是质量强区(县、镇)有效果。推动41个县、街道、乡镇开展培育工作,20个入库总局名录,各有5个区县和1个区县分别入选全国百城质量提升活动和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创新试点。构建“渝质金服”质量金融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融资超过50亿元,助力企业“质产”变“资产”。强化8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站点服务。
科创赋能支柱产业
融合化推进科技创新与质量创新协同发展
制造业是重庆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重庆突出“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新高地。
近日,2025年度重庆市77家市级独角兽及瞪羚企业名单公布。从去年起,这项工作已成为培育创新主体的重要舞台。“对入选的独角兽及瞪羚企业,我们将从资金、项目等多渠道持续帮助它们发展壮大。”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在当天同步举行的产融对接会上,一批投融资机构就与部分企业达成4.5亿元意向投资。
除了培育创新主体,重庆市推出多项举措强化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一是持续建强创新平台。推动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股权结构调整;支持重庆三航和机电集团“双牵头”申报国家先进金属材料热制造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聚焦仪器仪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挖掘并储备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后备力量。二是大力强化创新综合体建设。首批17个产业创新综合体涵盖汽车、电子、材料、人工智能等6大领域17个方向,汇聚500余家单位的“四链”创新资源1351项。重庆市积极“外引内育”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目前,重庆市累计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63家、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113家。
“北有两江,西有高新”的创新生态图景已然形成。明月湖畔,两江协同创新区集聚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等50家科研院所,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近6000人、科研平台140余个。4月,重庆高新区揭幕四大实验室之一——嘉陵江实验室,正加快打造以概念验证、研发测试为核心的数智装备研究平台集群。今年,重庆市新培育2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累计达13家、西部排名第一,再度提升技术创新支撑能力。
科创加持下,重庆制造业世界瞩目。赛力斯超级工厂拥有超过1000台智能化设备,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最快30秒就可以下线一辆车。目前,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1+10+1000”的发展格局:1家“链主”企业、10家核心配套企业、1000余家关联企业。重庆市加快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推动新型显示补链成群、集成电路重点突破、智能终端多元发展,涌现出京东方、康宁、奥特斯等大批行业龙头;今年火爆出圈的机器狗“哮天”,即将登陆北美市场,川崎、华数、七腾、思灵等机器人企业及配套产业链正如火如荼。重庆市加快发展新一代互联网及软件信息产业,打造海王星数字文创园等16个特色软件园,累计发布11批69项场景建设需求、投资规模超16亿元。2024年,两江新区软件信息产业营收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26%。渝北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了235.6亿元,增长36%。
市场监管谋深做实
精准化释放质量创新效能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今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蓄势之年。新征程上,重庆市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以赴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新而行、以质取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更大力量。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发挥质量创新效能,助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标准引领筑牢产业根基。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强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稳链,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96项、行业标准11项,总数同比增长54.5%;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标准稳链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长安汽车、招商车研等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参与13项国家标准稳链项目,占比30.2%;助力长安汽车通过开展机器视觉在线检测系统新技术融合标准应用试点,优化《智能制造企业标准体系》,形成实施应用“标准群”,有效促进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计量支撑确保精度可靠。该局建立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26项,发布地方计量技术规范133项;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数字化检定方舱”技术应用研究,探索将检测技术“嵌入”企业生产过程;坚持发挥产业计量测试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强对已获批筹建3家国家级和9家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指导;围绕汽摩、电子等重点产业开展计量检测上门服务,累计为72家大中型企业、2万余台件开展上门检测,对该市163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审查。
检验认证提升市场信任。该局积极服务引导凯瑞机器人、七腾机器人等企业争取产品欧盟CE、北美NRTL国际认证等国际认证;指导18家认证机构开通外贸转内销产品强制性认证绿色通道,压缩认证时间,降低企业成本;启动国内首个笔记本电脑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项目。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该局协调推进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实施,国家质检中心达20家,累计获批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5个;全市首个I类创新生物药获批上市。斩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为历年之最。重庆市计量质检院填补国内音速喷嘴燃气实流检定计量测试能力空白;筹建全市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支撑医疗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对西安、郑州等地无人机北斗单模定位性能检测数据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采用;为海尔、小米等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检测服务。重庆市特检院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具备氢气瓶型式试验能力的机构;以新材料服务重庆市轨道交通2号线电梯改造项目,节省成本约1200万元,获全球电梯行业最高奖项“2025年度电梯世界工程奖”。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院建立成渝地区首个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技术性贸易措施专题数据库。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将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唯实争先,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区、镇),努力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大局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