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列表

金堂创新“质量增信+”让企业质量投入变成真金白银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时间:2025-09-04

在传统信贷模式下,轻资产、缺抵押的中小企业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如何将质量这类“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率先破题。

2024年5月,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迅速响应,在金堂等区县开展试点。金堂县市场监管局在省、市局指导下,联合9家金融机构大胆探索,构建了一套以质量信用为核心的新型融资增信模型,让企业的质量投入变成真金白银。

“40个因子”让质量价值可量化

金堂县在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36项质量授信因子基础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指标,最终形成涵盖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创新4大维度共40项质量增信因子体系。

这套模型为银行识别企业的“隐形资产”提供了可靠标尺,40个质量要素像一把精准的尺子,帮助金融机构穿透分析企业的真实实力和发展潜力,破解了信息不对称的老大难问题。

“这套体系破解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让我们精准识别企业的‘隐形资产’。”中国银行金堂支行副行长钟翔东表示。工商银行金堂支行副行长秦莉认为:“通过对企业质量软实力进行模块化、量化评价,银行敢贷、愿贷、能贷得更精准。”

“质量信用真的能当钱用。”

“过去有技术、有订单,却因缺抵押贷不到款。”成都新世纪线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鑫磊感慨,“现在质量投入变成了融资资本,解了燃眉之急。”

成都美富特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红波表示,作为轻资产科技企业,核心价值是研发团队和专利,“质量融资增信让我们1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快速进入审批,简直是雪中送炭。”梁红波说。

四川兴辉腾集团总经理文海更直接享受到“质量红利”:凭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质量资质,在无抵押情况下获得工行100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翻倍,利率降低0.6个百分点。“这让企业敢接大单、敢投创新!”

金堂“质量增信+”模式的可贵突破

成都市金堂县市场监管局质量标计室负责人指出,该模式最大特点是打破专属应用场景的限制,无需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无需另设新场景,只需将40项质量增信因子嵌入现有金融产品的评估流程,操作性强、可复制性高,极大地扩大了企业“质量情况”在金融产品中的应用范围。

该模式核心突破在于,将政府质量奖、质量管理水平、品牌价值、标准认证、技术创新等质量要素模块化,通过与金融产品叠加,直接提升授信额度并降低融资成本。截至2025年8月,试点金融机构已通过该模式发放贷款170余笔,总金额达11.61亿元。

成都市金堂县的创新实践,将质量软实力转化为金融硬支持,不仅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更长效构建了“质量提升—融资便利—再投入提升”的良性循环。形成了“政府培育质量、企业重视质量、金融机构认可质量”的良性循环,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成都解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