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共有独角兽企业115家,覆盖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商业航天、合成生物、生命健康等多个前沿领域;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建立41条质量强链;绘制质量“一图谱、三清单”255张,确定重点攻关项目148个,解决质量问题78个……
一组组数据,展示了北京市在推进质量强国首善之区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果,见证了北京市在迈向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铿锵步伐。
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近年来,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工作要求,紧密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等核心功能,深入开展质量强链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需求,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构建“三链联动、三地协同”(产业链、科技链、人才链联动发力,加强京津冀三地质量协同)工作模式,发挥质量在产业建圈强链中的支撑作用,构建区域质量合作新格局,点燃首都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产业链精准施策 多管齐下闯新路
北京市强化顶层设计,通过政策引导,以优势产业为核心,以“链主”企业为抓手,对产业链进行精准梳理,绘制图谱清单,打好质量攻坚战,推动全链条质量协同升级,提升整个产业链竞争力。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挥市贯彻质量强国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发布实施《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实施意见》,围绕“查问题、攻难关”“强基础、促提升”“建机制、重保障”三大方面部署了11项重点工作,为全市开展质量强链行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路径。
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遴选半导体装备、协作机器人、商业运载火箭、精密数控机床、新材料、氢能、生物医药7条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综合运用质量研判、质量诊断、质量攻关、质量培训、质量标准、质量检测、质量认证、质量品牌等手段,开展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建设,其中6条产业链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
该局以中关村论坛为平台,举办第二届“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平行论坛”,邀请国内外标准化知名专家,围绕“标准化在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以标准引领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同时,该局在两业融合园区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建设,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增至55个。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强市区两级联动,突出地域特色,全市共建立41条质量强链,确定链长单位17个、赋能机构57个、上中下游联动企业50721家。
科技链聚势赋能 创新驱动促提升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立足丰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北京市加强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区域互联、开放互促,积极搭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文件介绍、检验检测机构简介和检测能力介绍、认证机构简介和认证领域介绍、计量检定机构简介、国家质检中心和外部机构查询、实验室大型仪器共享、标准查询7大功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大兴区积极布局氢能产业,打造大兴国际氢能产业示范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质检中心)挂牌入驻示范区。国家质检中心项目依托北京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平台,打造涵盖NVH实验室、EMC实验室、轻重环模仓、碰撞实验室等重点场景,形成覆盖整车及零部件检测、计量检测、特种设备检测、标准制定等氢能产业全链条检测平台。一方面,填补华北地区国家级智能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机构的地域空白;另一方面,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氢能产业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为质量检测和数据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大兴国际氢能产业示范区作为京津冀氢能发展的引领区域,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为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推动京津冀地区氢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位于示范区的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的批量化制造企业之一。“氢能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氢燃料电池是氢能的重要应用领域,在车用和大规模能量存储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公司生产副部长鲍建鹏表示。
人才链示范引领 智力支撑增活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质量强链的“智慧引擎”。北京市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质量效益中的关键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引领战略,为质量强链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企业首席质量官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人物,肩负着统筹质量战略、推动质量改进、保障产品质量的重任。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企业首席质量官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该局完善“首席质量官之家”系统,打造“首都质量提升在线平台”,邀请高校、院所、企业等专家学者录制质量管理方面教材,供首席质量官免费学习。
在培育质量人才方面,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城市副中心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帮助企业首席质量官和质量管理人员提升质量管理理念,推动企业质量管控水平迈上新台阶,进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标提升,以人才链的优化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该局还组织开展质量人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广泛征集、精挑细选,以“强化质量人才共建共享,构筑质量强企发展基石”为主题,共收录首席质量官、标准总监、质量安全总监、食品安全总监、特设总监等20件典型案例,编纂《北京市质量人才典型案例汇编》,并作为全国质量强企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内部资料供市场监管总局领导决策参考。
京津冀区域协同 合作共赢创未来
产业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北京市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质量强链的征程中携手天津市和河北省,打破地域壁垒,促进要素流通,构建区域质量合作新格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大质量动能。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紧密协作,签署了6项框架协议,内容涵盖计量技术规范共建、质量信息共享、监管协同等关键领域,为区域质量合作筑牢制度根基。三地共同发布35项共建计量技术规范,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实现了计量标准的统一与协同,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三地还实现7478项标准共享,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让先进的质量标准在京津冀区域内广泛传播、落地生根,促使企业对标先进、改进工艺、提升质量,有效提升了区域整体质量水平。
此外,北京市积极推动质量基础设施跨区域共建共享,支持天津、河北等地提升质量检测、认证认可等能力。北京市的国家级质检中心与天津市、河北省的专业检测机构建立合作联盟,共享高端检测设备与专业技术人才,为区域内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质量服务,降低了企业检测成本,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增强了区域产业的协同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北京市质量强链前景广阔。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首都优势,为质量强国建设贡献‘北京方案’与‘北京智慧’,向着质量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续写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念东表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