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建成7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1家国家级及省级企业技术中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系列质量服务平台;泸州市江阳区全力增强数字经、济产业质量竞争力,强业强县联动推进;遂宁市射洪市推动农业质量“大提升”工业质量“大突破”、服务质量“大增进”……
一项项质量强县创建培育成果的背后,是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县工作部署和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着力强化“五大体系”建设,纵深推进质量强县培育的积极作为。
建立梯次培育体系,全面推进重点打造。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聚焦质量强县重点任务,推动质量工作纳入四川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制定质量强县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分级建立县、市、省梯次培育清单,明确重点建设10个省级质量强县(市、区)。组织召开四川省质量强县建设专题推进会,推动各县(区、市)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县域质量推进模式,打造特色亮点项目,推动形成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
建立产业支撑体系,因地制宜做强优势。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结合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和县域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遴选确定燃料电池等25个标志性项目,“一链一策”制定质量提升方案,有效增强城市产业质量竞争力。建强质量领军企业雁阵梯队,建立省50家、市200家、县500家培育清单,着力提升城市高水平质量供给。推动各重点培育城市立足自身定位,“一县一业一链”做强优势产业,促进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夯实基础联动推进。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优化“川质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跨区域、多部门、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的质量技术综合服务体系,目前入驻优质机构277家,上架服务方案6960个。成都东部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等66个县(市、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运转良好,达州“万市兴”、眉山“园易检”等线下中心综合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建立测评统计体系,锻长补短创新求效。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引入大学智库,将质量强县重点任务逐项分析,逐一细化优化,形成43项主要指标和10项特色指标为主体的测评体系,组织开展质量强县指标统计测算和系统分析。宜宾市翠屏区组织开展质量强区指标统计、测算和系统分析,梳理出15项短板弱项,明确区领导牵头落实整改。泸州市江阳区、德阳市绵竹市、遂宁市射洪市等根据测算分析结果,提出打造一批领军企业生产线、整合一批产业集群等措施,促进城市品质化发展
建立强基保障体系,强化基层质量治理。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将基层质量阵地建设作为推进质量强县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省级财政给予补助经费6000余万元。创新发布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指标体系,明确质量融资增信要素范围成都高新区在全国首创“标准增信融资”模式,眉山“眉州质量贷”、泸州“泸质贷”等创新推广以企业技术能力、质量资质为依据的增信机制,全省帮助584家中小企业融资贷款103亿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