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艳 崔龙国 郭凤 罗岚兮
(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党中央基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而提出的论断。为探讨标准如何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标准科学》杂志于2024年开设“‘新质生产力’标准化”专栏。本期专栏刊登的是在《标准科学》杂志开展的“标准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奖的6篇文章。《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质量贷”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为“标准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征文活动优秀奖。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质量融资增信机制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将质量融资增信机制融入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作为一种质量融资增信金融产品探索,“质量贷”通过提供基于企业质量信用的贷款支持,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改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梳理“质量贷”发展现状,探究“质量贷”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促进“质量贷”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为运用“质量贷”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Abstract: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re important focus of China’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quality financing credit enhancement mechanism is one of the key driving forc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ntegrating the quality financing credit enhancement mechanism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financial services, but also provide stro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s the exploration of quality financing and credit enhancing financial product, “quality loan” helps enterprises, especiall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improv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and product and service quality,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y providing loan support based on enterprise quality credit. By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quality loan”, this paper explores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quality lo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loa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loan” to help enterprises develop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nd improv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质量贷”,互动机制,对策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quality loan”, interactive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健全覆盖质量、标准、品牌、专利等要素的融资增信体系,强化对质量改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金融服务供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质量创新的金融扶持力度。”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质量融资增信机制通过引导金融资本流向质量效益型企业,进而带动更多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健全质量融资增信体系,推动金融赋能质量创新工作部署,2024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对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标志着全国层面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正式启动。
“质量贷”作为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一项重要探索,近年来,江苏、新疆、广东省江门市、四川省眉山市、广东省深圳市等省份和城市相继推出了“苏质贷”“新质贷”“侨都质量贷”“眉州质量贷”“深质贷”等一批各具特色的质量融资增信产品。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2022年出台的《关于开展“苏质贷”融资业务的通知》。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地区截至目前共为6000余家企业贷款700余亿元,为企业纾困解难、质量提升开辟了新路径。重庆市黔江区于2023年推出“黔质贷”,截至2024年4月,黔江区为19家企业成功发放“黔质贷”42笔,总金额达4. 22亿元。
目前,围绕金融手段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有学者开展了一些研究。庞加兰等研究指出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以创新为主导的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1]。赵丽等研究指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引导金融资本流向高新技术产业或环境友好产业等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带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2]。孙博文研究指出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其本质是一种绿色生产力[3]。廖恒等研究指出金融通过向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快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为推动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活力[4]。赵明月从中小企业面对的融资困境出发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促进作用[5]。陈春基于2011-2020年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6]。上述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但是“质量贷”作为新提出的质量融资增信探索,鲜有学者从该角度出发探讨其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研究“质量贷”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对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以及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质量贷”发展现状
“质量贷”是质量强国战略在金融领域的生动体现,也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内在要求,其在本质上是为具备良好质量基础和信用、获得质量荣誉、达到质量标准、创建质量品牌并获得认证的企业提供融资授信的一种创新型金融产品,即通过政府牵头,银行依据企业质量评价等级发放梯次贷款额度、设置不同贷款利率和灵活还款方式的质量融资增信模式,对于纾解企业尤其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
2022年首笔“质量贷”落地浙江省温岭市,是由温岭市市场监管局和温岭农商银行两家合作首创推出的金融产品,其中温岭农商银行单独列出50亿信贷规模,通过单列计划、单独使用,专门用于支持获得“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受此启发,江苏、广东、上海、安徽等多个省市陆续推出了省市“质量贷”金融产品。江苏省2022年推出“苏质贷”质量融资增信制度,将“苏质贷”产品分为苏质贷1、苏质贷2、苏质贷3三类,分类设定“苏质贷”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体系,主要面向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国家、省级标准创新贡献奖,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承担国际、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牵头起草单位等企业提供支持。广东省江门市推出“侨都质量贷”,构建包含基本要求、质量基础、质量品牌、质量信用、质量创新5大维度的近50项具体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清单,有力支撑了“侨都质量贷”质量融资增信制度实施。发布全国首个“质量贷”地方标准《企业质量金融增信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规范》。在上海,上海农商银行金山支行以“金质贷”服务方案为抓手,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围绕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开辟专属质量融资绿色通道,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安徽省休宁县休宁农商银行出台《“质量贷”贷管理办法》,将荣获各级政府质量奖、标准创新奖、“皖美品牌”等质量品牌荣誉、放心消费示范企业等单位,作为信贷支持对象,分别给予授信额度、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的梯次优惠。深圳于2024年8月推出了深圳首款质量融资增信产品“深质贷”,重庆大足区构建起基于质量基础评价、质量信誉评价、企业主信息评价三大体系的“足质信誉贷”质量融资增信要素评价体系。虽然“质量贷”这一质量融资增信机制在部分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目前在我国整体范围内,这一金融产品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目前还是只有少数省市推出了“质量贷”金融产品,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部分地区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导致“质量贷”的推广和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质量贷”这一金融产品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力和水平。
2 “质量贷”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互动机制
“质量贷”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高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首先,“质量贷”作为质量融资增信制度的一项重要探索,以企业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信用、质量创新等质量要素为依据,建立融资增信机制,为重视质量、着力推进质量提升、具有较高质量效益水平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将企业质量软实力转化为金融硬资产,有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企业走以质取胜之路,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尤其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也将面临挑战。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高效与高质量的生产方式,这要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自身质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投入。因此企业需要提升融资能力,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并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质量贷”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质量贷”工作要素体系尚未建立
“质量贷”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在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等5个方面所具备的能力、资质以及获得的荣誉等重要信息。目前,国内部分省市开展的“质量贷”业务面向的支持对象还主要局限于政府质量奖、标准创新贡献奖等,要素体系范围还比较有限。分析发现,现行部分省市的“质量贷”要素支持对象还主要面向新质生产力高质量特征,未能和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完全匹配,尤其是缺少新质生产力高科技和高效能要素支持对象,比如: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等在一些省市的“质量贷”探索实践中还未纳入“质量贷”支持对象,严重制约了“质量贷”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质量贷”工作标准体系不健全
2024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开展质量融资增信相关标准研制,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还未建立“质量贷”工作标准体系,相关指导“质量贷”工作开展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也处于空白状态。在地方“质量贷”探索实践中,相关标准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只有广东江门市根据“侨都质量贷”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质量融资增信地方标准《企业质量金融增信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规范》,明确了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基本要求、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和实施程序等内容,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质量贷”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质量贷”质量融资增信制度的推动实施。
3.3 “质量贷”政策体系不健全
2024年5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地要制定和完善地方质量融资增信业务开展的工作方案,但是目前以“质量贷”为主要探索的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尚处于起步发轫阶段,主要集中在部分省份和一些城市的“点”上,还未在全国“面”上蓬勃开展。并且存在融资规模较小,参与金融机构数量不多、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近年来,也仅有江苏、新疆、广东江门、四川眉山、重庆黔江少数地方围绕“质量贷”发布了一些业务通知,如:2022-2024年,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等部门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开展“苏质贷”融资业务的通知》(苏市监〔2022〕314号),《关于开展“苏质贷”合作银行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实施“苏质贷”小微企业贴息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同时,江苏下属苏州市、泰州市等也均发布了本地开展“苏质贷”业务的通知。广东江门市2023年印发《“侨都质量贷”金融服务系列之小微企业专属产品服务方案》。重庆市黔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黔江分行印发《“黔质贷”业务实施方案》。大部分省市目前围绕“质量贷”工作完整的政策体系尚处于空白状态。
3.4 “质量贷”要素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由于“质量贷”要素体系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之间并非实时共享,信息的滞后会让信息质量下降,造成共享的信息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相关要素信息资源来自不同部门,不同部门对要素信息的整理方式、收集标准并不一致,导致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同时,信息数据是各部门开展业务的核心生产要素,为突出部门生产力与部门业绩,可能出现数据造假问题,当良莠不齐的数据和虚假的数据被共享,就容易暴露出数据所属部门的问题,导致相关部门不敢共享,最终导致信息归集共享难和银行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高等问题,进而导致银企信息不对称,影响“质量贷”全面推广实施。
4 运用“质量贷”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
4.1 加快完善面向新质生产力的“质量贷”要素体系
参考借鉴“苏质贷”“侨都质量贷”“黔质贷”等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体系运行实践情况,结合新质生产力内涵和特点等实际情况,围绕企业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五大方面,加快构建涵盖企业登记情况、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产品认证、标准能力、人员资质、质量奖励、品牌价值、品牌认定、监管信息、售后服务、知识产权、研发创新等关键指标的“质量贷”要素体系,形成统一的制定“质量贷”要素清单和规范的要素信息格式。
4.2 加快完善“质量贷”工作标准体系
(1)按照信贷业务“数据采集、信用评估、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实际流程,结合广东、江苏及重庆市黔江、大足等地“质量贷”运行实践经验,围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确定要素范围、推动信息共享、建立评价体系、优化办理服务和强化风险管控等方面,加快构建“质量贷”工作的标准体系。(2)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加快围绕企业质量融资增信促进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企业质量融资增信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发布一批重点标准,为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参与“质量贷”工作提供标准支撑。(3)加强推动国家主管部门和有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尽快制定发布“质量贷”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对“质量贷”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
4.3 加快完善“质量贷”工作政策体系
(1)参考江苏、广东等地经验,建议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当地人行分行、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尽快制定发布“质量贷”工作实施方案,为地方开展“质量贷”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提供宏观政策指导。(2)尽快建立健全“质量贷”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激励、违约处罚和风险分担等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建议将质量融资增信业务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范围,设立针对质量融资增信业务的专项担保基金,探索将质量奖励有关资金用于质量融资增信贷款贴息。在违约处罚机制方面,针对恶意逃废债务、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加大法律、金融和消费等联合惩戒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建立线上可强制执行的公证机制。在风险分担机制方面,建立政府、银行、保险、基金等风险分担机制,探索设立“质量贷”质量融资增信工作专项风险缓释基金或风险补偿基金,完善金融创新风险防控机制。
4.4 加快构建“质量贷”要素信息共享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各类信息服务平台作用,对照“质量贷”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体系,在依法依规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数据可用不可见原则,将企业名单及“质量贷”涉及的要素信息共享给有关金融机构。(2)要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大数据功能,深化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向金融机构按权限开放接口,及时查询企业信用信息,降低金融机构信息收集成本和贷款审核压力。(3)建立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采集和实时更新长效机制,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
5 结语
“质量贷”作为一种聚焦企业质量要素的新型融资工具,是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一项重要探索,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我国相关省市开展“质量贷”工作现状基础上,分析了“质量贷”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质量贷”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质量贷”在促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作用。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施力度的加大,“质量贷”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最终形成“质量+金融”合力,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加兰,张海鑫,王倩倩.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3,39(5):130-135.
[2] 赵丽.数字普惠金融、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2,38(15):104-107.
[3] 孙博文.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国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和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的“三力”评价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24,40(07):44-56.
[4] 廖恒,邱志刚.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研究[J].理论与改革,2024(3):52-61+159.
[5] 赵明月.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J].河北企业,2023,411(10):21-23.
[6] 陈春,肖博文.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经济,2023,36(02):61-65.
作者简介
朱洪艳,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质量和标准化。
崔龙国,通信作者,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质量和标准化。
郭凤,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质量和标准化。
罗岚兮,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质量和标准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