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县市场监管局:根据《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开展2023年度湖北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验收工作的通知》,省局组织专家对2023年度征集遴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质量品牌集成服务的5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以下简称“质量服务站”)进行了书面评审,并赴各地(武汉市局组织对武汉市质量服务站进行了评审)质量服务站进行了实地核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省局印发《关于实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建设管理和认定评价指南(试行)的通知》,为质量服务站服务效能评价提供标准支撑。全省各地积极开展标准化探索,武汉市印发《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建设服务规范》(DB4201/T629-2020)、《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建设服务工作导则》,实行“一站式”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站建设服务“六统一”。咸宁市制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建设管理规范》(DB4212/T55—2023),进一步规范质量服务站建设管理。孝感市注重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规范标牌标识,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工作制度等事项。
(二)服务模式各具特色。各地因地制宜,依托当地工业园区、行业协会、质量技术机构、市场监管所、龙头企业等不同建设主体分类设站,持续开展质量服务站“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与有力实践。武汉市依托支柱产业和集聚度高的产业以及内生质量需求动力强的园区,相继摸索出以工业园区为运营主体的岱家山模式、以行业协会为运营主体的沌口模式、以市场监管所为运营主体的蔡甸模式。襄阳市以打造全国中部检验检测高地为主线,以“检验检测园区+质量服务站”为两翼,打造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
(三)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各地持续优化资源整合,加强技术供给能力,依托市场监管系统质量技术优势,联合社会各方实现技术资源开放共享,围绕企业质量提升的堵点和痛点,协调提供法定资质允许范围内覆盖产品研发、采购、生产、供应、售后各环节所需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质量管理等基础性服务及品牌培育、知识产权、政策咨询、产业链供应链等拓展性服务。
(四)智慧服务深入推广。省局搭建湖北市场监管“智慧服务一张网”,吸纳质量服务站、产业技术机构进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技术资源持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效能。自去年9月试运行以来,平台已入驻质量服务站62家、技术服务机构108家,累计注册用户3790个、服务订单6523笔、成交金额621万余元,上线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质量管理、品牌培育、知识产权等服务事项1963项,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成效突出的地方
在2023年质量服务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组织建设较好的地方有:武汉、襄阳、宜昌、荆州、荆门、孝感、黄冈等7个市州。建设规范、服务高效的质量服务站有:武汉岱家山科创城质量服务站、蔡甸区星光昱恒质量服务站、武昌区斗转科技园质量服务站、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质量服务站、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质量服务站;标志标识统一规范的质量服务站有:武汉市D+M工业设计小镇质量服务站、孝感市银湖工业园质量服务站、孝南区首衡城质量服务站、东宝区质量服务站等;线上线下融合度较好的质量服务站有:武汉岱家山科创城质量服务站、武汉大学科技园质量服务站、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质量服务站、荆州市综合检验检测质量服务站、湖北省质检院鄂州分院质量服务站、利川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质量服务站等;立足产业特色鲜明的质量服务站有:黄石市金属材料及钢产品质量服务站、茅箭区武当山茶质量服务站、宜都化工园质量服务站、当阳建筑陶瓷工业园宜信质量服务站、蕲春县蕲艾产业协会质量服务站、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质量服务站。
综合专家评审意见和实地核查情况,省局认定“武汉岱家山科创城质量服务站”等20个质量服务站达到省级服务站标准(详见附件1)。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标准化建设有待夯实。部分质量服务站选址布局定位不清晰,与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匹配紧密性不够,青山数谷质量服务站、荆州市沙市区针纺织质量服务站等集中服务企业数量较少;组织架构不健全,武昌区企业和人才质量服务站、赤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食品及相关产品、化妆美妆产品质量服务站、仙桃市非织造布及制品产业质量服务站等未设置首席质量官;湖北省蛋品检测中心等质量服务站命名、标识标牌制作悬挂不规范。
二是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质量服务站建设总体处于探索阶段,呈现小、散、弱的特点。服务内容碎片化,专业性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半数以上服务站仅提供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等基础性服务,在有机融合要素资源进一步拓展服务要素、优化服务方式、升级服务内容等方面举措不实,枣阳市摩擦材料产业质量服务站、神农架林区食品产业质量服务站等在拓展综合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总体水平、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方面有待提升。
三是协同服务机制有待完善。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智慧服务一张网”运营处于起步阶段,社会知晓度不高,入驻的质量服务站、产业技术机构数量仍有提升空间。质量技术资源开放、共享、协同的支撑保障体系仍需完善,质量要素协同服务的流程和机制有待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仍显不足,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有待提升。目前,青山数谷质量服务站、襄阳高新区佳海工业园质量服务站、仙桃市非织造布及制品产业质量服务站等入驻企业仍为0家。
四是服务企业成效有待提升。全年服务企业次数少于100次的质量服务站20家,在“智慧服务一张网”平台提供线上服务次数超过100次的质量服务站21家,武汉市经开区(汉南区)汽车零部件行业商会质量服务站、武汉鑫安捷质量服务站、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质量服务站等在服务企业解决质量问题、节约费用、增长利润等方面有待提升。
五是政策保障措施有待完善。各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与产业、科技、金融、财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衔接有待完善,质量服务站建设运营的基础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步工作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地要高度重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加强政策衔接、激励引导,加强质量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和常态化运营,全面提升建设水平和服务效能。
二是进一步强化基础保障。各地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质量服务站建设运营的政策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渠道,多措并举夯实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基础。
三是进一步加强工作宣传。各地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及时梳理总结有效经验,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一站式”服务的覆盖面,为全省质量服务站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样板。
附件:
1.达标省级质量服务站名单(共20个)
2.典型案例(共6个)
附件1
达标省级质量服务站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附件2
根据各地报送案例,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和实地核查情况,省局遴选了6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
案例1:武汉岱家山科创城质量服务站
为全面解决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关需求,武汉市岱家山科创城质量服务站设立质量基础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公共技术服务、人才资源服务等9大类服务专员为小微企业提供“保姆式、秘书型”服务,以企业“联络员+质量服务专员”组合联动的模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质量服务站聘请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方面的专业人士作为园区孵化器、加速器的质量技术创业导师,以“质量专员+质量导师”的形式,深入企业现场,解决企业质量问题。质量服务站起草发布了《岱家山科创城“三赋”行动方案》,为企业技术创新“赋智”“赋值”“赋能”。通过开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质量品牌集成服务,累计为150家企业量身定制质量提升方案,提出质量改进、提升和品牌发展方面的建议或措施,帮助企业发现质量问题56项,避免质量损失约300万元,推动企业提升工业产值超2000万元。
案例2:武昌区斗转科技园质量服务站
武昌区斗转科技园质量服务站设立专业服务窗口,每周一到周五,各服务机构指定专业人员,以“零”号员工的形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务咨询、工商税务、财税管理、知识产权、质量服务、科技金融、中试服务等“一站式”专业服务。截至2023年10月底,斗转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233家,孵化产业涵盖北斗原子钟、智能电力、智慧农业、信息安全、机器人等高新技术行业,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全力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园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40余家、各类有效知识产权900余项,培育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质量服务标准化贯标企业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2023年举办质量服务、培训类专场服务活动28场,参与人次1000余人。
案例3:蔡甸区星光昱恒质量服务站
蔡甸区星光昱恒质量服务站紧密围绕全区“4432”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设计出“企业招商·运营·壮大·提升”的“1+3+0+N”(一个服务窗口;提供企业对接、政府对接和第三方对接服务的三大服务体系;零距离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N个制定需求)质量服务模式。秉承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理念,逐步推动和渗透各创新创业平台、工业园区,建立以园区首席质量官为首的服务窗口,形成昱恒质量服务站空间服务网络。质量服务站联合专业团队和专家深入企业服务,用创新助力和引领质量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提供质量品牌集成服务。2023年,助力企业增收约8000万元,为企业节约费用3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1000余人,引进科技副总5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7项,签约金额2600多万元。
案例4:宜都化工园质量服务站
宜都化工园质量服务站依托三峡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宜昌分院等第三方质量技术机构,面向宜都市化工园以及周边化工、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提供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服务站先后与63家企业签订服务协议,积极组织举办包括品牌建设规划、知识产权宣贯、环保技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多项质量服务类专场活动19场,开展质量标准体系对标提升并导入质量管理体系138家次,开展质量诊断33次,开展认证认可服务244次,解决企业质量问题46个,节约费用69万元,服务成效明显。
案例5:蕲春县蕲艾产业协会质量服务站
蕲春县蕲艾产业协会质量服务站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养生蕲春,从艾出发”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蕲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通过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帮助企业梳理标准和查找标准体系不足,改进提升企业标准。目前,质量服务站为企业解决质量问题58个,节约费用150万元。通过推广使用蕲艾地标,实现从蕲艾种植、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可追溯。按照地标要求规范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助力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蕲艾)示范区。通过引导企业标准化建设,推进蕲艾产业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助力成功创建蕲艾地标理志保护产品示范区,3家企业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级认证评审,2家企业产品执行标准通过湖北精品委员会标准先进性评定。全县涉艾经营主体3000家,蕲艾加工企业565家,其中过亿元产值规模企业7家,过10亿元产值规模企业2家;规上企业23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蕲艾产品18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拥有准、械、消、妆字号131个,蕲艾系列注册商标近5550件,发明专利20个,2023年蕲艾产业链产值128.27亿元。
案例6: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质量服务站
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质量服务站,是围绕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管理、品牌培育、人才培育、知识产权8个方面打造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质量服务站不断强化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综合检测能力,助力主导和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形成“药、食、粮、农”“土、肥、水、种”综合保障型检验检测能力。质量服务站结合“十百千万”“质量振兴进园入企”等专项服务活动,用好“五式”(对接式、跟踪式、扶助式、打包式、上门式)工作法,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集成服务。累计为119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服务,为32家企业开展质量问题诊断服务,为28家企业提供质量品牌提升集成服务,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